今天的旅程安排主要繼續游覽
法國的凡爾賽宮,我們將在
中國國旅的資深導游帶領下參觀游覽特里亞農宮,并且順便欣賞一下附近的“王后的茅屋”。
法國的大特里亞農宮主體由兩座小樓組成,中間以柱廊相連接,結構顯得輕盈而又安靜。大宮用一包粉紅
大理石建成,包括外墻和圓柱。加上同樣是粉紅色的花壇,使人感到和雍容華貴的凡爾賽宮相比,大特里亞農宮是位端莊而嫻靜的大家閨秀,體現山整齊,規范、穩重,秀麗的古典美。
從大特里亞農宮往東南方向走,可抵小特里亞農宮。小宮僅僅是一幢兩層的小樓而已,其氣魄與凡爾賽宮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。小宮是路易十四晚年應寵妃蓬帕杜爾夫人的要求而建的,建成之后卻因蓬帕杜爾夫人病逝,而成了另一位寵妃杜拜里夫人的藏嬌之屋。路易十六即位后,把小特里亞農宮獻給不喜歡宮廷禮儀的妻女瑪麗一安托瓦內特。王后幾乎天天來此,有時一住十天半月,以躲避朝廷的繁文縟節。
此地林木蔥蘢,曲徑通幽,可享受大自然的溫馨。可惜,陽光下好端端一座小宮,門窗緊閉,無意接待凡夫俗子。我只得轉身尋找小有名氣的“愛神廟”。愛神廟建在一條小河中的小島上,可望而不可及。河水中顯出愛神廟清晰的倒影。所謂“廟”,只暴一座圓亭而已,由12根圓柱輕輕托起。“愛神”是裸體美少年,長著一對翅膀,正聚精會神地制作他的弓。“愛神”已是復制品,原作存盧浮宮。愛神廟玲瓏精巧,人見人愛。如果說,大宮是千金小姐,小宮稱得上小家碧玉了。
凡爾賽宮的參觀路線并不到此告終。繼續東行20分鐘,隨著絡繹不絕、卻又稀稀落落的游人,穿過幾乎是鄉間小路,林中小徑,就來到名氣不小的“茅屋”,“茅屋”又稱“王后的茅屋”。路易十六的王后是
奧地利公主瑪麗一安托瓦內特。她一到凡爾賽宮,就對小特里農宮情有獨鐘。18世紀時,盧梭倡導,“回歸自然”,風行一時,連貴為王后的瑪麗一安托瓦內特也是信徒。她提出要建一座名副其實、一應俱全的農莊。想在偌大城堡的一角,增添鄉村風光,這用意不錯,可是十分勞民傷財。王后的心愿變成了事實,一座遠比真實農莊更富有詩情畫意的農莊,在法國大革命爆發的前三年,在距離“鏡廊”三公里處出現了。
在法國的花園中間穿梭,似乎穿越了時空一般,在中國國旅的導游帶領下,我們放佛置身在時空的長河中不忍自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