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國凡爾賽卻是很有特點,據
中國國旅的導游介紹,她每次帶領游客到這里參觀,都會聽到游客不住的發出感嘆聲,可見這里卻是給人以震撼的感覺。
法國凡爾賽的“鏡廊”向花園開出17扇落地玻璃長窗,和玻璃長窗對應的東墻上有17面大玻璃鏡墻,由578塊鏡子組成,這是17世紀
歐洲所制造的面積最大的鏡子。為什么是17扇長窗和17面鏡墻。因為路易十四從1661年親政以來,正好執政17年。
每天傍晚,夕陽西下,金色的夕照通過17扇長窗,投聚在17面鏡墻上,那種如火如荼,熔金燒銀的景象是可以想見的,這也正是太陽王追求的效果。“鏡廊”800平方米的拼木地板,光可鑒人,天花板上吊下一臺臺大吊燈,鏡墻面前一尊尊鍍金的女像,托起高大的燭臺。
整個“鏡廊”里除地板外,竟然不見一點木頭痕跡,除了玻璃和金屬外,每一寸墻面部是
大理石,內墻、側墻、裝飾性柱子,都是
大理石,只是顏色不同而已。路易十四生前收藏的許多珍貴雕像,當年都放在“鏡廊”里,但世事滄桑,一度蕩然無存,現在一部分存各地博物館里,要恢復歷史本來面目,談何容易。
即使我眼前的“鏡廊”,仍然光彩照人,也全仗國內外樂善好施者的捐贈。其中第一號大善人,不是法國的財主,而是
美國的億萬富翁洛克菲勒。時近中午,陽光在屋頂上,“鏡廊”里的鏡子都無精打采的樣子,只有長窗才是明亮的部分,連高大的穹隆形天花板上的巨幅壁畫也看不清楚。我立在窗口下望花園,花園里滿地陽光,一方方水池里晶瑩透亮,我竟忘了來此的初衷,主要目標是凡爾賽花園的大水池。
據中國國旅的導游介紹,法國凡爾賽花園周日免費開放。而在“大水法”的星期天,憑票入園,入場券上印有“法國文化部”字樣,我來此以前,曾經看過許多凡爾賽花園的照片。數十年來,我有一個根深蒂固的印象:凡爾賽花園過于人工雕鑿,把樹木修剪成線條整齊的幾何圖形,未免太委屈了大自然。然而當我一走進花園,便頓時感到心曠神怡。
我從來沒有見過一處地方,有這么多的水池和噴泉,有這么多的大理石雕像,如果不是親眼目睹,不是親身感受,光讀中國國旅提供的文字資料,光看圖片照片,可能永遠不會改變我對凡爾賽花園的成見,真是百聞不如一見。